-
遂川县营盘圩千年鸟道生态保护项目助力绿色发展
遂川县通过申报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基建投资项目,积极推动招商引资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营盘圩千年鸟道鸟类环志保护站项目作为核心申报内容,旨在强化候鸟科研保护,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同时打造"千年鸟道"生态名片,为区域绿色转型提供示范。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遂川县地处重要鸟类迁徙通道,营盘圩区域作为"千年鸟道"关键节点,每年吸引大量候鸟经停。2016年,当地结合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鸟类环志保护站纳入基建投资申报计划。该项目通过建立标准化监测体系,填补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保护空白,同时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奠定基础。 二、核心建设内容与技术特色 保护站规划建设环志工作站、生态观测塔及科普展示中心,采用无干扰监测技术记录鸟类种群动态。项目特别引入环志标识技术,通过卫星追踪器获取迁徙数据,为国际候鸟保护网络提供关键科研支撑。配套建设的湿地修复工程,可改善周边50公顷栖息地质量,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预计年监测候鸟数量超10万只,吸引科研机构及观鸟爱好者聚集。据测算,相关生态旅游产业可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同时通过自然教育课程,每年可培养超过5000名青少年生态志愿者。"千年鸟道"品牌效应的释放,将进一步增强遂川县在长江经济带生态格局中的区位优势。 四、政策支持与长效机制 申报方案明确将保护站纳入省级生态补偿范围,建立"政府主导+科研支撑+社区参与"的三维管理模式。当地已制定十年保护规划,配套设立专项基金保障持续运营,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全省共享,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生态保护样板。
2025-09-09
-
新干机械机电产业园成功引进LED照明龙头企业
近年来,新干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招商,在灯饰照明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江西领航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的落户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标志性成果,项目投产后将显著提升区域光电产业集聚水平,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产业布局实现关键跨越 作为新干县机械机电产业园引进的首家大型LED照明企业,该项目总投资规模突破亿元,规划建设现代化生产线20条。企业采用行业领先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主要研发制造高端柔性灯带、景观照明系列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二、载体支撑加速项目落地 园区为企业提供10栋标准化工业厂房,总使用面积超5万平方米,配套建设研发中心与检测实验室。目前生产线安装调试已完成80%,核心工序实现试运行,预计第四季度进入全面量产阶段。 三、创新驱动培育产业集群 项目采用专利光学配光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商业照明、建筑亮化等领域。达产后可带动上下游7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从原材料加工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助推新干打造赣中地区重要光电产业基地。 四、经济效益与就业双提升 项目正式运营后,预计年产能可满足全国15%的灯带市场需求,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通过"龙头企业+孵化基地"模式,将培育20家以上小微企业,实现园区光电产业年综合营收增长40%的目标。 五、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企业引进德国环保生产体系,建立废水循环处理装置和废气净化系统,生产环节能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0%。产品通过国家节能认证,单位面积照明功率较传统产品降低60%,契合"双碳"战略发展方向。 六、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新干县成立专项工作组,在证照办理、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周期服务。配套出台技术改造补贴政策,对采购本地原材料达标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2025-09-09
-
泰和县招商引资再传捷报 三大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泰和县近期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一系列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中,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和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表现突出,成为吸引投资的核心领域。此次成果标志着泰和县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一、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泰和县通过精准定位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在最新一轮招商引资中,三大产业项目占比达九成,凸显出当地在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电子信息产业依托技术升级需求快速扩张,机械制造领域受益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绿色食品产业则凭借生态资源优势持续吸引龙头企业布局。 二、重大项目接连落地 继此前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开竣工后,泰和县再度签约24个优质项目,涵盖智能制造、新材料应用等领域。这些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可观,更注重技术含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部分项目建成后将填补相关产业链空白,进一步强化泰和县在区域经济中的枢纽地位。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泰和县近年来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简化审批流程、强化要素保障、完善配套设施等,显著提升投资便利度。相关部门建立项目全周期服务体系,从对接洽谈到达产运营提供全程支持,有效增强了投资者信心。这种服务理念的转变,成为吸引企业落户的关键因素。 四、区域协同发展加速 随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泰和县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通过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对接大湾区创新资源,当地正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未来还将重点培育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2025-09-09
-
吉安两项目跻身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吉安市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融合,成功推动青原区现代农业与井冈山乡村旅游项目入选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名单。此次评选由国家主管部门主导,旨在挖掘具有示范价值的乡村发展模式,吉安逸乡园“公司+农户”合作机制与茅坪村生态农家乐“能人带户”经验成为区域典型。 一、青原区现代农业项目激活乡村经济动能 青原区吉安逸乡园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整合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业态,构建“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联营体系。项目通过土地流转、技能培训、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年均增收显著,形成产旅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其特色在于将传统农耕文化转化为旅游吸引力,开发研学课程与节庆活动,吸引周边城市客群。 二、井冈山生态农家乐探索能人引领路径 井冈山市茅坪乡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培育以生态农家乐为核心的特色服务集群。经营户通过标准化改造、绿色食材供应链建设,打造“庭院经济”样板,并联合周边农户共享客源与渠道。该模式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定期组织烹饪、民宿管理等技能培训,逐步形成“一户带多户”的辐射效应。 三、政策支持与区域协作强化示范效应 吉安市将旅游扶贫纳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通过专项资金倾斜、基础设施升级等措施优化项目发展环境。两地示范案例的共性在于:一是强化市场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二是注重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平衡。下一步,当地计划推广成熟经验至其他乡镇,进一步扩大产业链覆盖面。 四、全国评选标准凸显创新与实效性 此次国家级示范项目遴选聚焦模式创新、带贫成效、可复制性等维度。吉安入选案例表明,中西部地区可通过差异化定位挖掘资源潜力。专家指出,旅游扶贫需避免同质化竞争,应结合地方禀赋构建“一村一品”格局,而吉安的实践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参考范本。
2025-09-06
-
泰和县工业园高科技企业首登新三板
近日,泰和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江西邦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标志着泰和县诞生了首家登陆"新三板"的创新层企业。这家专注于功能性薄膜材料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 一、企业核心技术构建市场竞争力 江西邦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新型膜材料领域的技术攻关。其自主研发的离型膜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制造环节,光学膜系列产品在显示屏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而菲林保护膜技术则填补了省内精密仪器包装材料的空白。 二、资本运作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此次挂牌是泰和县工业园实施"科技+资本"双轮驱动战略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将获得更高效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加速建设二期智能化生产线。地方政府配套出台的上市企业专项扶持政策,正推动更多园区企业启动股改工作。 三、创新生态培育发展新动能 作为泰和县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的成功挂牌验证了当地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成效。园区建立的产学研协同平台已促成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达成技术合作,形成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链条。 四、行业前景与未来规划 随着新型显示、智能穿戴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功能性薄膜材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企业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建设省级材料检测中心,同时布局可降解膜材料等绿色技术研发,力争三年内实现年产能翻番目标。此次资本市场的成功对接,将为泰和县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力。
2025-09-02
-
遂川工业园区成功引进高端木制品制造项目
近年来,遂川县通过精准招商引资策略,成功吸引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当地工业园区。最新引进的高端木制品制造项目由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建设,总投资规模达3亿元,专注于木门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该项目投产后将显著提升当地家居制造产业水平,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定位与产业优势 该项目聚焦中高端木制门类市场,主要产品涵盖实木门、模压门等品类,生产流程采用自动化与人工精加工相结合的模式。项目合作方包括多家国内头部房地产企业,供应链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遂川县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为项目提供了原材料保障和物流支持。 二、产能规划与经济效益 项目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研发中心,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各类木门25万套的规模。据测算,项目稳定运营后年产值可达数亿元,每年为地方财政贡献税收超2000万元,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三、产业升级与就业促进 该项目的落地将推动遂川传统木材加工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转型。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当地木制品行业的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将得到显著提升。项目运营阶段预计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部分技术岗位将面向本地职业院校定向招聘。 四、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措施 企业在规划中充分融入绿色制造理念,配备完善的环保处理设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质废料将循环利用于生物质燃料生产,废气处理系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遂川县相关部门将定期开展环保督查,确保项目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五、区域影响与未来展望 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遂川工业园区在家居制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将吸引更多配套企业集聚。当地政府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8-29
-
泰和县赣江滩涂光伏项目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泰和县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一项重大新能源项目,由知名企业投资兴建的光伏发电基地将落地赣江沿岸滩涂区。该项目总投资额达5.4亿元,分阶段推进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区域清洁能源供应的重要支点,推动地方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 一、项目规划与土地利用创新 项目选址于赣江防洪堤改造后的滩涂地带,充分利用1500亩闲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集约化开发。通过科学设计,光伏阵列与防洪设施形成互补,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避免对原有生态功能造成破坏。 二、分期建设与技术应用 工程采用两阶段施工方案,总装机容量50兆瓦。首期重点完成基础设施及部分光伏组件的铺设,二期将扩大发电单元规模并接入智能运维系统。项目采用高效单晶硅电池板,结合跟踪支架技术,预计提升发电效率15%以上。 三、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 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可满足约4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年产值近6000万元。相较传统火电,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万吨,相当于种植25万棵树木的固碳效果,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示范意义。 四、区域能源结构优化 泰和县近年来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产业,此次项目并网后,当地清洁能源占比将提升至30%以上。配套建设的储能设施可缓解峰谷用电压力,为周边工业园区提供稳定电力支持。 五、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举措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同时规划建设配套产业链。未来该区域有望形成“光伏+储能+生态修复”的综合能源示范区,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新范式。
2025-08-29
-
永丰县签约斯帕科光电6亿元LED产业项目
近日,永丰县成功引进东莞市斯帕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6亿元的LED灯具项目,标志着当地在光电产业招商引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项目将聚焦LED贴片灯及下游应用产品的研发与制造,进一步强化永丰县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背景与产业定位 东莞市斯帕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二极管制造领域的领先企业,长期专注于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此次落户永丰县的项目,将依托企业在LED封装、光学设计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涵盖从芯片封装到终端灯具的全链条生产体系。 二、区域产业协同效应 永丰县近年来积极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以PCB板、电子元器件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该项目的实施有望填补当地在高端照明制造环节的空白,与周边县市的半导体材料、精密模具等配套产业形成联动,推动吉安市光电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三、技术升级与环保特性 项目采用无铅化封装工艺和自动化贴片技术,产品能耗较传统灯具降低60%以上。企业计划引入MES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符合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向。 四、就业与经济效益预期 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提供800个以上技术岗位,年产值达15亿元。永丰县已配套出台专项人才政策,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光电技术培训课程,为产业链持续输送技能型人才。 五、区域营商环境优化 为保障项目落地,永丰县开辟了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拿地即开工"模式。当地经开区同步推进标准厂房建设,首批3万平方米定制化厂房将于年内交付使用,显著降低企业投产周期。 六、产业链延伸规划 未来三年,永丰县计划以该项目为支点,重点引进光学透镜、驱动电源等配套企业,构建"芯片-封装-应用"一体化产业生态,力争成为江西省LED产业核心集聚区。
2025-08-28
-
泰和县创新服务模式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
在推进招商引资与人才战略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泰和县通过优化就业服务体系,精准对接高校与企业需求,构建“政策扶持+专项培训+跟踪服务”的全链条帮扶机制,成功推动200余名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目标。该县以台账管理、定制化服务及跨区域招聘为抓手,同步缓解本地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形成区域人才生态良性循环。 一、建立动态台账实现精准匹配 泰和县依托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按学历层次、专业类别划分群体,制定差异化就业方案。针对有创业意向者,提供市场分析、项目评估等前置指导;对技能薄弱者推荐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通过“1+1”导师结对机制,累计为180名毕业生匹配岗位,促成20余家园区企业与省内外院校达成人才输送协议。 二、跨区域联动拓展就业渠道 2023年,泰和县组织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赴湖南、南昌等地高校开展5场专场招聘,覆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紧缺专业领域。此类活动既为毕业生提供异地就业机会,也帮助本地企业引进技术型人才,其中某新材料公司通过校招团队一次性签约15名硕士毕业生。 三、创业扶持体系提升成功率 推行“培训+贷款+回访”三位一体模式,年内开设创业培训班孵化24个项目,涵盖电商、现代农业等领域。对通过审核的创业主体给予最高30万元小额贷款支持,全年发放资金210万元。建立创业人才档案库,每季度开展经营诊断,某返乡大学生创立的智能农机项目在跟踪服务下实现营收翻倍。 四、政企协同优化人才生态 泰和县联合行业协会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白皮书,引导高校调整实训课程。2023年促成3所院校与园区共建实习基地,提前锁定毕业生就业意向。此外,对吸纳应届生就业的企业按人数给予社保补贴,某电子企业因此新增40个应届生岗位。 通过系统性施策,泰和县将就业服务从被动分配转向主动培育,既破解了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也为区域产业升级储备了高质量人才。未来计划扩大跨省招聘范围,并探索“创业孵化园+风投基金”的深度扶持模式。
2025-08-28
-
安福县台资产业园再添LED光电项目新成员
安福县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新突破。近日,一家专注于LED照明产品研发制造的台资企业正式落户当地工业园区,标志着该县电子信息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一、项目投资主体为具有行业技术优势的台资企业,规划建设现代化光电生产基地,总投资规模达数百万美元。项目投产后将主要生产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涵盖商业照明、工业照明等多个应用领域。 二、生产基地选址于安福县核心产业园区,占地面积约数十亩。目前已完成前期审批流程,计划第三季度启动厂房建设,次年第一季度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 三、该项目的引进是安福县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重要举措。当地已形成从元器件到终端产品的产业链雏形,现有六家台资企业涵盖电路板制造、电子元件生产等领域。新项目的加入将强化产业集群效应。 四、安福县近年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等措施提升投资吸引力。相关部门为该项目提供了全程代办服务,确保各项手续高效办理,体现了当地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五、行业分析显示,随着绿色照明需求增长,LED产品市场持续扩容。该项目的实施既符合节能环保趋势,也有助于提升当地制造业技术水平,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
2025-08-2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